今次想要和各位介紹一部有點歷史的日本電視劇集—《女王的教室》,距今已經16年的電視劇集,再次重溫,仍是有不少感受及深思之處,與各位分享之餘,也希望藉此機會介紹給未觀賞的各位,有機會抽空觀賞更是甚好。
作品資訊 《女王的教室》(女王の教室) 觀賞版本:日本電視劇集 播映年份:2005年7月2日至2005年9月17日 編 劇:遊川和彦
主要角色: 阿久津真矢(天海祐希飾) 神田和美(志田未來飾) 真鍋由介(松川尚瑠輝飾) 進藤ひかる(福田麻由子飾) 馬場久子(永井杏飾)
製 作:日本電視台(日本テレビ) 官方網站:女王の教室 |
惡魔教師?另類的教師形象
劇集每次起首均會重述:「這是一段記載6年3班與惡魔教師阿久津老師對抗的故事記錄」,簡單明瞭的提要及重述故事主軸。
主角阿久津真矢於半崎小學6年3班擔任班主任及老師,時刻木無表情,說話尖酸刻薄,時而嘲諷,時而責備,從她口中像是從來不會吐出讚美說話,更不要期望她有溫柔的目光;一襲全黑的衣裝,穿在身材高佻的阿久津身上更顯威嚴,又略感陰森,令人畏懼又不寒而慄。這位就是6年3班即將到任的班主任。甫一見面,便立即進行小測,然後作出驚人的宣告:「每次小測考最後兩名的人要擔任班級代表,承擔所有雜務;而考獲好成績的同學將會有特權。」,如是者,女王的恐怖統治由此掀開帷幕。
惡魔行徑?另類的教學方式及班級管理
除了以學習能力及考試成績決定一切,實施差別待遇,為了進一步控制班級,又會設立監視制度,將全班分為小組,各自有一組長,如組員發生問題則全組需要共同承擔責任,鼓勵組長時刻報告組內個別組員的違規行為。另一方面,學生因庇護好友最後遭到背叛,甚至被全班同學欺凌時,沒有即時、主動伸出援手,而是像個旁觀者一樣觀察著事態發展。教室內氣氛跌至冰點,同學間失去信任與關懷,以考入私立學校志願的同學專心讀書,冷待一切;一心只要有學校可以讀書便能接受的同學又會明示暗示前述的同學是書呆子,彼此的衝突可謂一觸即發。
阿久津亦時而藉由告知社會殘酷的事實以合理化其教學方式及班級管理,包括世上只有6%的人能獲得幸福,上位者希望下層只需要拼命工作,盡情享樂,繳付高額稅金,其他事都不用管,停止思考,這是他們所樂見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幸福來源;嚴厲實行管治,力求上進是必須的,一間公司倒閉前的先兆常見於有30%的人認真努力工作、50%的人碌碌無為,甚麼也不做、最後20%的人是成事不足,還要拖累別人,日子漸長,那30%的人會認為自己努力工作實在愚蠢,結果也放棄了,最後公司自然而然無法維持經營而倒閉了。
凡此種種,劇中塑造阿久津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魔鬼老師,在她眼中似乎從未將學生當人看,事實果真如此嗎?
惡魔或是天使?全在一念之間
阿久津雖然嚴厲又冷酷,但她並非冷血無情,不顧學生死活,作為一位老師,她要做的事還是很稱職,不論那個學生成績高低。有一次神田和美被同學欺凌,在泳池險些溺水,阿久津其時雖然正在指導學生游泳姿勢,但在泳池邊察覺到異樣的她一躍跳入池中救起神田,雖然張口就是責備,但她反應迅速,可見她眼觀四面,時刻留意著學生的一舉一動。又有一次,學生於課室起了爭執,神田勸架不果,發生意外從課室窗邊跌出課室走廊,滿地的玻璃碎片以及從神田腳邊滴出鮮血,同學們都錯愕到未能反應,正好阿久津經過,快步將神田抱到醫務室治療。
上述事件或許可以說阿久津是出於教師本職,未必充分證明她並非冷血無情。因此劇中明顯刻劃了幾個關鍵的轉變,留待觀眾自行判斷,阿久津究竟是惡魔教師還是不太外顯的天使呢?為免減少讀者觀賞的樂趣,在此筆者只作點題摘要,箇中過程還有待讀者自行觀賞及分解:
轉變1:零散分離的班級 > 團結一致的朋友
轉變2:關係疏離的家人 > 坦誠相見的親子
轉變3:營營役役/迴避責任的學生 > 積極面對、克服弱點,建立自我的主人翁
「好老師?」
不知各位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形象是怎樣的呢?或是求學時期實際遇到過好老師,現在憶起還是滿懷感激?好老師會是笑容可鞠的人嗎?好老師是會時刻仁慈待人,面對錯誤多會選擇寬容的人嗎?還是會像朋友一樣伴你身旁,在你需要時開導你、支持你嗎?
《女王的教室》於2005年播出時蔚為話題,由於拍攝手法令人感到恐怖,同時題材也是老生常談卻又極富爭議性的教育、校園欺凌等等,對於出言反對、批評的人,不難想像,他們一致針對阿久津的思想教育以及教育手法與正常教師相距甚遠,但自從進入多元社會開始,也許人們最多反思的,同時也是「正常」是否絕對是好的,是否必然引導至正確的道路?筆者想到有許多影視作品的題材都在嘗試提供一個另類而嶄新的面向,說到另類的教學方式,相信不難聯想到另一部作品,就是《GTO麻辣教師》,原本是不良的人意外成為了老師,當然學習方法、知識甚麼的根本一竅不通,但他藉由行動,改變那些和他一樣是不良的學生,用他的經歷去與學生同行,也用他的行動去改變那些學生。
談到教育,人們第一時間想到正本清源,老師自身的品格、德行必須成為模範,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也要恰如其份發揮作用,老師必須以栽培學生,將來成為社會認可的「正常人」為己任。時代不斷在轉變,教育方式不可能一成不變,仰賴公式就能達到好結果;老師也不全然會全盤接受或回應學校的期待,甘心接受一些與自己理念和價值相違的做法和教學方式,正如阿久津老師所說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奇心,探尋世界,不要停止思考,相信每位擔任老師的人,在現今的時代與及面對時刻變化的教育環境,政策、要求也不斷的更新和轉變,好像很難正視真正的需要,但一位好老師,相信必定會堅持,將目光放在他的學生身上,以他們的需要為最先要務,盡力的將想要傳達的,都教授予他們。
其次,筆者認為劇中傳達的是教育中最經常遇到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栽培、考核制度及校園欺凌。阿久津曾說,讀書不是必須要做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如果現時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努力讀書,裝備自己;又曾說對12歲的孩子不能溺愛,必須要讓他們受到懲罰,了解到大事大非。
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有些人總是希望透過欺凌弱者以強調自己強大;也有人只顧讀書考試而忽略感受一切,那些本來生而為人的美好事物;也有人根本不知應做何事,前路迷茫。阿久津雖然手法極端,但她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劇中一位老師形容阿久津讓自己成為一面高牆,擋在學生面前,如果學生有勇氣堅持攀過這幅牆,將會得到很大的成長。今日或許會被怨恨,但將來成長後就會發現,不論如何,自己已經獲得如此大的成長,然後才明白當時老師真正的用心。見證阿久津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她的成功之處,但或許仍是難以接受,讀者會認為,結果比過程和手法重要嗎?只要結果超乎理想,過去的都能全盤接受嗎?也會認同阿久津是一位「好老師」嗎?
於筆者而言,阿久津也可能是一位「好老師」。當然,如果認為她是一位「好老師」,那她必然是一顆超級的苦口良藥或是極痛苦的療程,但跨過後又會有極大的成長。阿久津的做法和教學方式雖然為人垢病,但劇中反映她一直能夠交出實績,包括6年3班的學生有禮殷勤、沒有欺凌、專心學習等等,其他兩班的學生家長甚至要求轉班至阿久津的班上。當然,筆者認為此劇的意義不是以結果論來定調,而是阿久津所做的一切,以及所造成的結果,確實有發人深省之處。例如同僚問她,為甚麼要對學生如此嚴厲,為何不能對他們付出多一點愛與關懷? 阿久津的回答是:「愛和溺愛是不一樣的,十二歲的孩子還不成熟,怎麼可以對不成熟的孩子放任和溺愛呢,不受罰的孩子,走上社會後會變成總是引起是非的大人,為了不讓這類人出現,才有了學校不是嗎?」,阿久津對於她的學生非常了解,這點非常值得欣賞及敬佩(雖然手法和過程有點不太理想,看過就明白了),所以她才能制定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和應對,一切都在她的掌握和計算之中,所以最後達到筆者前述的三個轉變。只有看到最後,再將所有事情重新反覆思考,然後驟然發覺,阿久津會否是一位「好老師」呢? 神田發出了這個疑問,如讀者看畢拙作,然後再欣賞這部16年前的電視劇集,又會否發出與筆者和神田相同的問題呢?又或是已經篤定,好老師從來只是個人經歷與體會所造就的形象,從來沒有那條方程式或是黃金比例,能夠供人鑑別和複製成為一位「好老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