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以2005年播出的《女王的教室》(下稱正篇)為藍本,設定為該作的前篇,詳細談及了阿久津真矢的過去,讓觀眾重新全面地認識,惡魔教師阿久津真矢的進化過程。
本作沒有選擇以單純的回憶記錄集形式闡述阿久津真矢的過去,而是改編了每次正篇開首的故事簡介,喚醒觀眾在正篇與前傳之間睽違半年,對惡魔教師的回憶。同時,本作的時間並未停留於阿久津真矢的過往,而是與正篇的時間接軌及向前,劇本提及升上初中的神田和美來到教師再教育中心尋求指導,而《女王的教室前篇 天使墮落》正是由神田的四次求教的過程及內容,連結整個劇情,十分精心的佈局。本作故事的開端,從女王看著神田離去的背影,發出的感言:「很久之前,有一個人與妳十分相似。」揭開序幕。
(圖片摘自影片截圖)
作品資訊 女王的教室 前篇-天使墮落(女王の教室前篇~墮天使) 播映時期:2006年3月17日 主要角色:阿久津真矢 (天海祐希飾) 池內愛 (後藤果萌飾) 富塚保彥 (生瀨勝久飾) 富塚翔 (武井証飾) 編劇:遊川和彥 導演:大塚恭司、岩本仁志、渡部智明、木內健人 製作人:大平太(日本電視台)、仲野尚之(日活攝影所) 製作協助:日活攝影所 製作出品:日本電視台廣播網 |
(以下為便於區別,將會以「真矢」指代過去的阿久津真矢的真實面貌,「阿久津」則指代正篇中決意成為魔鬼教師的阿久津真矢)
真矢第一次成為6年級的班主任,開朗正面的她留著一股秀麗的長曲髮,穿著素淨的上裝與長裙,特別給人一種溫柔善良,易於親近的感覺。步入教室第一件事向同學宣佈的事,希望能和大家平等共處,將老師當為朋友,共同創造畢業前的愉快回憶。與此同時,班上的一位學生,池內愛,看著眼前溫柔的老師,眼睛放光,彷彿看見天使。
真矢努力認真,不但關心每個同學的需要,在課堂上會照顧落後同學的程度,希望全班能以一致的步伐學習;批改作業時更是特別認真,會寫上很詳細的評語點出問題,也會循循善誘,鼓勵學生自行找出答案,也因為如此,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工作,回到家也筋疲力盡,甚至忘記和男友的約定,也會在彼此用餐時睡著的。但她仍是繼續堅持,表示十分熱愛教師的工作。
可惜好景不常,由於真矢過於照顧進度落後的學生,有上補習班的學生早已超過正常授課程度,變得無所事事,不但抱怨授課進度過慢,更侮辱班上其他進度落後的同學,課室秩序一度亂作一團;另一方面,不斷想從老師渴望得到關注和愛的池內愛,由於真矢受到同僚的壓力,不得不與池內保持距離,池內感到被背叛,十分憤怒,還捏造事件冤枉真矢,期望更多關注。事件經由池內家長向學校投訴而一直惡化,校方由於怯於家長以及校風受損,最終不分青紅皂白的辭退真矢。
單純的真矢一心想成為一位好老師,結果卻遭遇如此大的挫折,十分傷心。男友卻在這時候向真矢求婚,希望她能用對學生的熱心,來養育屬於他們的孩子。真矢欣然答應,至此離開教席,專心育兒。
數年過去,真矢與男友育有一子,她將全副精神及心思都放在培肓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入讀私校,不但如此,對他更是全天候的管制,由吃飯時持筷子的手勢、不可挑吃等,生活上的細節基本都會被真矢教育,孩子也因此壓力甚大,但懂事的孩子卻一心想著回應母親的期待。丈夫則對真矢的教育表示不認同,認為她管教過嚴,甚至質疑她是否混淆了母親和教師的身份,夫婦經常吵架,婚姻生活不太順利。
後來家中遭逢鉅變,夫婦間關係跌至冰點,丈夫正式提出離婚。真矢萬念俱灰,想要回老家,卻因為對父親心存怨恨,最後也沒有回家。無處可去的真矢接到一通電話,是池內的來電,真矢接起電話,池內在電話另一端說著要尋死,活了16年已經夠了,隨後便掛了電話。真矢雖然未能忘卻池內對她的傷害,但或許出於教師本能,她仍是千方百計的找到池內,並將她從危險救了出來,而且掌摑了她,訓斥了她一頓,著她要回到學校,好好學習,不要自甘墮落,也不要只想別人愛自己,自己卻甚麼也不付出。十多年後兩人重逢,真矢仍是義無反顧的幫助池內,池內十分感動,她說真矢果然是一位好老師,並鼓勵她重拾教鞭,幫助更多像她一樣誤入歧途的學生,並且笑著說:今次還是嚴厲一點比較好。
受到池內鼓勵的真矢決意重拾教鞭,這次她決心改變形象,成為一位嚴厲的老師,把頭髮紮起成單馬尾,穿上整齊的西裝套裝,迎接另一次全新的挑戰。
本作作為正篇的前篇,對正篇有著一種補充的作用,就是看過正篇後,再來看前篇,會發現有很多位置彼此呼應,然後就對魔鬼教師阿久津有了更全面、更立體的認知,以下數點的發現,冀能拋磚引玉,讓各位在劇中發掘更多發人深省之處。
在神田第一次求教時,阿久津的回應是,太純粹的想法對周圍的人來說是一種麻煩,有時可能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傷害,這裡無疑是阿久津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的親身經歷,因為當時真矢經常向男友抱怨,校方不明白她,家長也埋怨她,男友反而反問她:「像真矢一樣思想單純的人會要求其他人與自己一樣單純,這樣對其他人而言不是很嚴苛嗎?」,簡單的表述也許回應著真矢單純的認為正面的付出會有正面的回報,忽略人性的複雜以及現實環境所伴同的衝突與張力。
在真矢第一次擔任班主任期間,她努力不懈,克盡本職,期望關心到每一位學生,為此她不惜加班。當管理層來挪諭她有心有力時,她還笑說只有體力這一點是充滿自信的,結果管理層只能將話挑明,表示只有真矢老師會做得這樣徹底,對其他老師造成困擾了。真矢這才明白到,過於認真,做好本份也會招人忌恨。在這一件事上,筆者想到正篇阿久津談及一個關於公司與工作的教導:一間再優秀的公司只有30%人工作,50%的人庸碌無為,另外20%的人只會拖後腿;真矢遭遇的處境似是述說,不論去到那一所學校,總有老師會妒忌表現優秀的老師。再遠一點,當發生問題時,也總有管理層會不問理由,不選擇理解而選擇直接處分的管理層。
筆者認為,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的經歷以及第一次成為母親的經歷,雖然最終似是失敗收場,但恰巧是這兩次失敗的經歷,讓真矢日後明白兩個道理,第一,盲目的傾注關懷和愛而缺乏教導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那並不是愛,就如阿久津在正篇的回應,那是溺愛。第二,別人的孩子也好,自己的孩子也好,也不是完成自己願望的工具,單純的期望著正面的付出必定得到正面的回報,結果也許令人絕望,惟有讓孩子領悟,真正的成長只能藉由自我啟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劇情提及真矢的孩子努力想要回應母親的期待考入私校,但丈夫卻不容許真矢再給壓力孩子,因此真矢感到十分苦惱,面對孩子懂事,或許值得欣喜,但事實上真矢面對丈夫的壓力,孩子的身體狀況也令她反思自己是否也錯了,說白了,真矢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想要甚麼,無論是強逼或是放手,都是自己的意願,而非尊重兒子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真矢由於被冤枉,被校方開除時,有一幕說到她回到教室執拾物品離開,全班同學其時正在上課,但無一人正眼看她,但無一人出言挽留,一位「好老師」似乎事實上無人在意她的去留,她就是一位平凡不過的人。在此筆者有很深的感受。人人以為的「好老師」,是像真矢那樣溫柔善良、循循善誘的老師,但事實上也許如筆者之前所言,「好老師」並沒有方程式,也沒有黃金比例。正篇中並木老師直言阿久津是一位好老師,阿久津表示否定,但本人否定就不是嗎?事實相信各位在並木老師口中,以及6年3班各人對阿久津的態度的轉變就能略知一二了。
劇中仍有不少位置解釋了阿久津的做法,包括為何嚴禁學生在課間上洗手間、為何只著眼成績優異的學生,製造差別待遇、又為何要學懂討好家長,面面俱圓。即便如此,筆者在其中感受的是,只有一件事,不論是真矢或是阿久津都沒有變,就是阿久津真矢是一個會24小時守護自己的學生,最珍惜學生的一位老師。
擱筆之時,筆者想要再淺談兩個分享,第一個分享是教師再教育中心的諷刺存在:名為再教育,實際卻逼使老師轉行或失去教席;一種道德層面或理論層面質難教師的場所。就像學校是栽培學生的地方,再教育中心名為協助教師重掌教鞭的地方,實際效果卻是讓教師離開教席,與教育/栽培正好是一個反面,這樣的地方似乎存在就是一種矛盾。
第二個分享是劇中提及的神田和過去的真矢以及阿久津的對比,筆者在想,本劇會否是想否定前者?筆者認為不是,反而是一種立體的呈現。雖然筆者一直以真矢及阿久津區分,將兩個時期的阿久津真矢作出比較,但現實是他們是同一人,只是不同時期、不同經歷,一直在蛻變成長的人,阿久津最終找出她認為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成為惡魔、成為高牆,這樣的方法並無絕對的對錯;就如真矢想要與學生友好相處,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導師,也無不妥,只是自此至終,阿久津都帶出一個終極的問題,方法要用對,要真正關心人的需要,真正提供確切的栽培和幫助,不是溺愛,也不是揠苗助長。在神田的第三次求教時,阿久津說出的一番話,也正好證明了這一點:「你做的事如果真的是為了對方著想的話,不找這樣那樣的藉口對方都會理解的,會感受到你的愛的,即使痛苦你也要相信這一點。」,嚴肅認真的阿久津如此教導神田。聽完這一番話,筆者卻認為,看似冷酷無情的面上、嘴上尖銳且千錘百鍊的教導,背後卻藏著最大的溫柔,另類的苦口婆心;而這番話是筆者認為阿久津老師最溫柔的表達了。
相關閱讀: